什麼是 Plume Network,以及它的重要性
Plume Network 代表了區塊鏈技術在真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上的一項重大突破。這個平台是全球第一個專為傳統金融資產整合去中心化金融(DeFi)所打造的完整 Layer 1 區塊鏈生態系。不同於一般公鏈事後才加入 RWA 功能,Plume 從一開始的設計理念就以「串接傳統金融與 DeFi」為核心,並在架構中納入嚴謹的合規機制與專屬基礎設施。
Plume Network 的公開主網「Plume Genesis」於 2025 年 6 月上線,至今已吸引超過 3.6 億美元資產進駐。由於支援 EVM 相容性,開發者能輕鬆移植以太坊上的應用,同時享有 Plume 為 RWA 提供的專屬功能。平台內建的工具如 Plume Arc 與 Nexus,可協助自動化資產上鏈流程,有效解決過去在合規與審查上的繁瑣瓶頸。
Plume 的最大特色在於打造「完整且符合法規」的代幣化生態系。它不僅僅是將資產代幣化的平台,更提供金融機構能在合規架構下發行、管理與交易代幣化證券的一站式基礎設施。這種設計吸引了包括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貝萊德(BlackRock)以及富達(Fidelity)等大型機構的關注,成為他們探索合規數位資產解決方案的重要合作夥伴。
查看 PLUME 價格
PLUME()價格
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市場背景
過去幾年,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領域發展迅速。早期的嘗試多半失敗,原因是許多專案只是把傳統金融商品「搬上區塊鏈」,而沒有考慮加密使用者真正需要的是什麼。Plume 執行長 Chris Yin 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他認為成功的加密產品必須原生設計於區塊鏈上,並符合加密社群的使用習慣與需求。
Plume 為了解決這個痛點,打造了同時滿足機構與加密原生使用者需求的基礎設施。平台推出像 Nest 協議保險庫這類能產生收益的產品,吸引 DeFi 使用者,同時也維持符合機構合規要求的標準。這種「雙軌策略」讓 Plume 成為 RWA 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層。
時機也相當有利。越來越多傳統金融機構希望進入區塊鏈領域,但又需要符合法規的參與管道。Plume 目前除了已取得轉讓代理(Transfer Agent)資格外,也積極申請替代交易系統(ATS)與經紀自營商(Broker-Dealer)牌照。若成功取得,Plume 將能在鏈上建立一個完全合規的代幣化證券資本市場。
Plume Network 的發展時間軸與重要里程碑
Plume Network 從概念階段迅速發展成為受 SEC 監管的平台,充分展現團隊在執行力與市場時機掌握上的實力。
種子輪融資 $10M
完成由 Haun Ventures 領投的一千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A 輪融資 $20M、Nest 測試網上線
獲得 Brevan Howard Digital 領投的兩千萬美元 A 輪融資;推出 Nest RWA 收益生成專案測試網
$PLUME 代幣上線
推出原生 $PLUME 功能型代幣
Apollo 投資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投資該平台
SEC 沙盒會談
共同創辦人 Eugene Shen 逝世;啟動與 SEC 的 DeFi 沙盒討論
Genesis 主網上線
推出 Plume Genesis 主網,並啟動 Genesis 驗證者群組
USD1 整合
與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合作整合 USD1 穩定幣
USDC + Mastercard
整合原生 USDC 並加入 Mastercard Start Path 計畫
SEC 代理資格
取得 SEC 監管的轉讓代理資格
Dinero 收購
收購 Dinero Protocol
FBTC 整合
整合 FunctionBTC 的 FBTC,作為官方比特幣資產
領導團隊與核心成員
Plume Network 由兼具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領域經驗的專業人士共同創立。創辦團隊結合了來自大型金融機構與成功加密專案的專業背景與產業洞見。
Chris Yin 擔任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CEO),主導公司的策略成長方向,並帶來在 Scale Venture Partners 與 Rainforest QA 的產品開發經驗。他致力推動原生區塊鏈金融產品的願景,這也成為 Plume 在真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策略上的核心理念。在他的帶領下,Plume 能在保持創新動能的同時,成功因應複雜的監管要求。
Teddy Pornprinya 為共同創辦人兼業務長(Chief Business Officer),曾任職於 Binance 與 Coinbase Ventures,負責策略合作夥伴關係。他目前專注於推動 Plume 在美國、亞洲與阿聯酋市場的機構擴展,其廣泛的人脈與產業經驗,幫助公司取得多項重要合作與投資。
Eugene Y. Q. Shen 為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CTO),直至 2025 年 5 月逝世前負責設計 Plume 的核心技術架構。他曾任職於 dYdX 與 Robinhood Crypto 的資深工程師,其技術貢獻奠定了 Plume 模組化區塊鏈架構的基礎。團隊目前持續延伸與實現他對平台技術藍圖的願景。
融資輪次與財務概況
Plume Network 已在多輪融資中成功募得 3,000 萬美元,投資者的陣容印證了平台在「合規化真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方向上的戰略定位。
在 2024 年 5 月的種子輪中,Plume 募得 1,000 萬美元,由 Haun Ventures 領投,Galaxy Digital 與 Superscrypt 共同參與。這些知名加密風投的早期支持,為 Plume 的初始開發提供了信任與資金後盾。
2024 年 12 月的 A 輪融資再募得 2,000 萬美元,由 Brevan Howard Digital 領投。這筆資金展現了機構投資者對 Plume 合規策略與市場定位的高度信心。2025 年 4 月,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的投資進一步強化了機構層面的支持。
自 2025 年 6 月主網上線以來,平台已吸引超過 3.6 億美元的上鏈資產。同年收購 Dinero Protocol,透過流動質押產品再新增 1.25 億美元的總鎖倉價值(TVL),顯示出真實用戶需求與使用成長,而非僅限於投資熱度。
此外,Plume 計劃從生態系基金中撥出 2,500 萬美元,用於支持開發者構建 RWA 代幣化工具,重點關注商品與房地產等領域,藉此推動生態擴張並吸引更多專案在 Plume 上建構應用。
SEC 註冊轉讓代理與監管框架
Plume Network 於 2025 年 10 月 6 日正式成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監管下的註冊轉讓代理(Transfer Agent),這是區塊鏈證券基礎設施的重要里程碑。此資格讓 Plume 能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直接於鏈上協助代幣化證券的發行、轉移與管理。
作為註冊轉讓代理,Plume 能執行傳統金融中的職能,如股東名冊維護與交易過戶處理,但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更高的透明度與效率。平台同時確保與美國中央結算公司(DTCC)的互通性,這項連結對機構採用至關重要。
此註冊大幅提升了代幣化效率。過去因監管與人工流程繁瑣,代幣化通常需耗時數月;Plume 藉由智慧合約自動化與合規框架,能將流程縮短至數週。這項優勢預期將吸引更多發行方在 Plume 上代幣化其資產。
Plume 能取得此監管地位並非一蹴可幾。團隊長期與監管機構溝通,並參與 GENIUS 法案相關討論,推動監管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平台也持續申請更多牌照,包括替代交易系統(ATS)與經紀自營商(Broker-Dealer)資格。
策略性收購與合作擴張
Plume 於 2025 年 10 月 8 日、也就是取得 SEC 註冊後兩天,收購 Dinero Protocol,展現其積極擴張策略。這項收購引入機構級收益產品,進一步強化 Plume 的生態價值。
Dinero 的流動質押產品包括:
- ipxETH:具收益性的以太坊代幣,鎖倉總值達 1.25 億美元
- pxSOL:提供 Solana 質押收益管道
- pxBTC:開放比特幣質押收益機會
這些產品讓機構能以合規方式參與主流公鏈的質押收益。收購同時也帶來 Dinero 的技術與工程團隊,使 Plume 的技術實力再度提升。整合後的團隊能為機構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收益策略與產品佈局。
2025 年 10 月 21 日整合 FunctionBTC,為 Plume Network 帶來新的發展層面。FBTC 成為平台的官方比特幣資產,讓比特幣能為真實世界資產(RWA)金融應用提供流動性。比特幣持有者因此能在不出售 BTC 的情況下參與 RWA 投資機會。
與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的合作則將 USD1 穩定幣引入平台,而預計於 2025 年第 4 季完成的 Colb Finance 整合,將實現代幣化 Pre-IPO 股票交易。這些合作使 Plume 能支援更多資產類型與金融產品,擴大其生態系深度與廣度。
PLUME 代幣經濟與分配模型
$PLUME 代幣在網路生態中具多重功能,包含支付 Gas 費用、治理投票、質押與提供流動性。其設計目的在於對齊網路參與者的長期利益,並促進平台的可持續發展。
代幣供應與分配:
| 分配項目 | 百分比 | 數量 | 用途 |
| 社群與生態系統 | 59% | 59 億枚 | 補助、激勵、驗證者獎勵 |
| 早期支持者 | 21% | 21 億枚 | 策略夥伴與機構投資人 |
| 核心貢獻者 | 20% | 20 億枚 | 團隊與顧問 |
代幣總供應上限為 100 億枚,其中僅有 20% 在 2025 年 1 月的代幣生成事件(TGE)中釋出。此有限的初始流通量有助於在平台早期維持價格穩定。
將多數代幣分配給社群與生態發展,顯示了 Plume 對去中心化的承諾。這些資源將用於開發者補助、用戶激勵與驗證者獎勵,以建立長期穩健的生態成長循環。
市場表現與價格分析
市場對 Plume 的監管突破反應正面,但整體加密市場氛圍仍帶來壓力。自 SEC 轉讓代理公告發布後,PLUME 代幣價格上漲 25%,日交易量暴增 180%,顯示投資人將合規視為競爭優勢。
然而截至 2025 年 10 月下旬,PLUME 月跌幅達 32%。這種「基本面進展與市場價格脫節」的現象,反映了市場整體情緒低迷,特別是 RWA 類代幣的採用進度仍遭質疑。
儘管短期波動,分析師對長期前景仍抱持樂觀態度。Plume 憑藉 SEC 合規地位、策略性收購與機構合作,具備長線成長潛力。市場普遍認為,這些成果為平台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交易量變化也顯示大型投資者的興趣正在上升。SEC 註冊消息公布後的交易量激增,暗示機構資金正關注此項目。若高交易量能持續,將證實這些關注轉化為實際持倉。
風險因素與未來挑戰
儘管 Plume 的進展令人印象深刻,未來仍面臨多項挑戰。
首先是監管落實風險。Plume 的發展路線取決於與 SEC 於 2026 年完成 DeFi 沙盒提案的協商,若進度延遲或規範趨嚴,可能影響推動速度。監管環境的不確定性依舊存在,特別是若 SEC 領導層或政策方向改變。
其次是合規成本壓力。雖然 SEC 註冊帶來信任與機會,但也伴隨高昂的法務與稽核開支。這些成本可能影響營運利潤與開發預算,較小的專案更可能因此無法負擔在嚴監管環境中運作。
市場競爭同樣激烈。隨著越來越多平台投入 RWA 代幣化,Ethereum 的擴容與其他專用鏈的進展,都在爭奪相同的機構客群。Plume 必須持續創新,才能維持其在合規 RWA 領域的先發優勢。
此外,收購 Dinero 也帶來以太坊集中風險。由於 ipxETH 佔整體質押供應的 30%,以太坊的表現會直接影響 Plume 的整體數據。跨鏈多元化雖能降低依賴,但需要時間逐步落實。
最後,市場對「代幣化 Pre-IPO 股票」等利基產品的接受度仍待觀察。這類產品初期可能缺乏足夠流動性與用戶基礎,需耐心與長期市場培育。
機構化 DeFi 的未來之路
Plume Network 站在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科技的交匯點。其兼顧監管合規與區塊鏈創新的策略,使其在市場中擁有獨特地位。這種模式可能重新定義機構如何參與 DeFi。
未來 12 個月將是關鍵時期。預計於 2026 年第 1 季推出的 Nest 協議 (NEST)收益保險庫,將測試市場對合規 DeFi 產品的實際需求;而與 SEC 的 DeFi 沙盒框架協議,則可能成為整個產業的標竿。若能成功,將進一步驗證 Plume 「監管優先」的策略方向。
隨著越來越多傳統金融機構探索代幣化模式,Plume 的基礎設施若能承接這波需求,將有望在規模化階段取得領先。平台必須在滿足機構需求與維持加密原生吸引力之間取得平衡,這雖具挑戰,但也蘊含長期增長機會。
整體而言,RWA 代幣化市場仍在快速演變。Plume 早期取得的監管優勢雖提供了先機,但並非長期保證。持續創新、策略合作與成功產品落地,將決定 Plume 能否成為代幣化證券基礎設施的標準平台,或僅是眾多競爭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