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其他數字貨幣

Hyperliquid 對決 dYdX:速度、治理與市場主導權

從每秒 20 萬筆訂單到 DAO 治理,分析這兩大 DEX 如何重新定義加密衍生品市場。

Hyperliquid 對決 dYdX:速度、治理與市場主導權
Hyperliquid 對決 dYdX:速度、治理與市場主導權

什麼是 Hyperliquid 和 dYdX 去中心化交易所

Hyperliquid 和 dYdX 是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市場的兩大主要參與者。這兩個平台都致力於在維持資產自我託管的前提下,重現中心化交易所的操作體驗。不過,它們在技術架構與實現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

 

Hyperliquid 從零開始打造了自己的第一層區塊鏈。團隊為高頻交易量身設計了每個核心元件。這種自定義架構讓他們能透過 HyperCore 基礎設施,每秒處理多達 200,000 筆訂單。儘管這個平台出現時間相對較短,但已迅速取得市場份額。

 

dYdX 則走上另一條道路。該平台成立於 2017 年,經歷多次版本演進。它最初建立在以太坊主網上,後來遷移到 StarkWare 的第二層方案,最終於 2023 年 10 月推出基於 Cosmos 的自有鏈。dYdX 聲稱其第四版鏈可實現每秒約 2,000 筆交易處理量,並一度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達到最高的日交易量,儘管仍在持續競爭排名中。

 

兩者的根本差異在於發展理念。Hyperliquid 將技術性能放在首位,而 dYdX 則專注於循序優化與法規合規性。

查看 DYDX 價格

$0
%
最近半年
DYDX

DYDX()價格

DYDX
() $0 24
%
%
DYDX

Hyperliquid 的技術架構與系統設計

Hyperliquid 區塊鏈運行於 HyperBFT 共識演算法之上,這是一種基於 Hotstuff 改良的自訂協議。該機制可實現單區塊最終確認,確保所有交易,包括下單、撤單與強制平倉,都能即時在鏈上完成結算。

 

整體架構分為兩個核心部分。HyperCore 直接在鏈上管理永續合約與現貨的訂單簿;HyperEVM 則提供與以太坊(ETH)相容的智慧合約功能。開發者可在無需授權的情況下,透過 HyperEVM 存取 HyperCore 的流動性。

 

Hyperliquid 的訂單簿整合方式相當特殊。多數去中心化交易所會將撮合層設置於鏈外或獨立模組中,而 Hyperliquid 則將所有訂單撮合邏輯直接內嵌至區塊鏈中。這樣的設計消除了跨鏈橋風險與外部依賴,讓交易者在下單時可直接與協議核心互動。

 

這項設計既帶來優勢,也伴隨侷限。整合式架構降低了延遲與系統複雜度,但也意味著若訂單簿出現問題,整個區塊鏈都會受到影響,因為交易層與共識層之間並無明確分離。

 

承載所有金融活動的區塊鏈,圖片來源:Hyperliquid

時間軸:dYdX 發展歷程與現況

以太坊時期

dYdX 在以太坊上推出,提供現貨與 5 倍槓桿交易,但最終因高 Gas 費用而停止運作。

v1(2017–2021)

StarkWare 升級

遷移至 StarkWare L2,支援 25 倍槓桿永續合約,提升擴展性但仍保留部分中心化。

v3(2021–2023)

Cosmos 過渡

啟動基於 Cosmos 的 dYdX 鏈,實現完全去中心化並達成超過 2,000 TPS 的處理能力。

v4(2023 年 10 月至今)

目前的 dYdX 鏈代表一次徹底的架構重建。驗證者在鏈下儲存訂單,直到撮合完成為止。使用者可以免 Gas 手續費提交或取消訂單。費用結構也有所改變——所有交易手續費如今全部分配給質押者與驗證者。

 

治理由 dYdX DAO 負責。代幣持有者透過正式提案機制決定協議升級、資產上架與金庫資金分配。平台同時推出 Hedgies NFT,持有者可享 3% 手續費折扣與社群特權。這些設計旨在讓使用者與協議的利益更加一致。

 

遷移至 Cosmos 帶來了權衡。平台因此獲得更高的獨立性與客製化能力,但也失去了以太坊的安全保障與與其他 DeFi 協議的可組合性。

團隊背景與融資模式比較

Hyperliquid Labs 由 Jeff 與 iliensinc 領導,兩人曾是哈佛大學同學。團隊成員來自加州理工學院與麻省理工學院,並具備在 Citadel、Hudson River Trading 與 Airtable 等公司的工作經驗。他們於 2020 年以自營做市商起家,並於 2022 年進入 DeFi 領域。

 

該團隊選擇了獨特的融資模式——Hyperliquid Labs 完全自籌資金,未引入任何外部投資。這種獨立性使他們能依照自身願景開發產品,而不受投資人壓力影響。團隊將重心放在產品研發,而非行銷或代幣經濟設計。

 

相較之下,dYdX 採取了更傳統的發展路線。創辦人 Antonio Juliano 曾是 Coinbase 的工程師,該專案於 2017 年創立,早期即完成募資,在尚未創收之前便達成 1,000 萬美元估值。

策略性舉措與未來發展計畫

dYdX 宣布自 2025 年第四季度至 2026 年間將推動三項主要發展計畫。每項舉措皆針對不同的成長方向,同時在監管限制下尋求突破。

Telegram 交易整合

dYdX 於 2025 年 7 月收購 Pocket Protector,此舉將 Telegram 交易工具納入 dYdX 生態系統。該整合目標是觸及 Telegram 八億名使用者,使交易者能直接透過 Telegram 下單,而無需登入主平台。這項創舉有望擴大用戶基礎,但也可能帶來延遲問題。

美國市場擴展

平台計劃於 2025 年 12 月前在美國推出現貨交易服務。初期將集中於 Solana 等主要資產,手續費將降至 50 至 65 個基點。然而,由於監管限制,永續合約仍被排除在外。此限制使 dYdX 在全球最大加密市場的營收潛力受限。

生態系統資助計畫

dYdX 基金會從金庫中撥出 800 萬美元,用於支持生態系統發展。資金將投入研究、開發者工具與基礎設施強化,優先支持可擴展性方案與交易激勵機制。計畫的成效取決於資金運用效率與可衡量的成果。

技術表現與可擴展性指標

兩個平台皆對自身技術性能提出強勁主張,這些數據是衡量其在極端市場狀況下穩定性的關鍵。

 

Hyperliquid 透過 HyperCore 每秒可處理 20 萬筆訂單,性能超越多數中心化交易所。其專屬網路堆疊針對低延遲進行最佳化,每個元件皆為高頻交易量身調校。dYdX Chain 每秒最多可處理 2000 筆交易,雖低於 Hyperliquid 的表現,但相較前代版本已有顯著提升。Cosmos SDK 提供成熟穩定的基礎架構,驗證者透過權益證明機制維護網路安全。

 

真正的考驗發生在市場劇烈波動時。高槓桿部位在價格震盪期間可能引發連鎖清算風險。兩個平台皆必須在大量清算事件中維持系統穩定。近期事件顯示,Hyperliquid 即使在大規模清算期間仍能保持穩定運作。

查看 HYPE 價格

$0
%
最近半年
HYPE

HYPE()價格

HYPE
() $0 24
%
%
HYPE

HYPE 價格分析:2025 年 10 月至 11 月

2025 年 10 月對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而言具有歷史意義。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永續合約總交易量達到 1.36 兆美元。Hyperliquid 領跑整個市場,交易量高達 2990 億美元,占去中心化與中心化交易總量的 22%。這種主導地位來自其獨特的手續費結構。協議將 97% 的手續費用於回購 HYPE 代幣,隨著交易量增加形成持續的買盤壓力。在高峰期,Hyperliquid 的每日收入達到 13.2 萬美元。

 

然而,11 月市場出現波動與清算。知名交易者黃立成在 10 月虧損 1256 萬美元後,減持 1 萬枚 HYPE。另一位交易者 Machi 的 10 倍 HYPE 與 25 倍 ETH 部位遭到部分清算,導致 HYPE 價格下跌 6%。儘管市場動蕩,Hyperliquid 在崩盤後仍維持 19.7 億美元的未平倉合約量,顯示機構投資者的強勁參與。同時,比特幣主導率攀升至 59.59%,顯示市場資金正轉向主流資產。

技術表現與可擴展性指標

兩個平台皆對自身技術能力提出強烈主張,而這些指標決定其在極端市場情況下的穩定性。

 

Hyperliquid 透過 HyperCore 每秒可處理 20 萬筆訂單,性能超越大多數中心化交易所。其專屬網路堆疊經過延遲最小化優化,每個模組皆為高頻交易量身設計。

 

dYdX Chain 每秒可處理超過 2000 筆交易,雖低於 Hyperliquid 的規模,但相較前代版本已有顯著提升。Cosmos SDK 提供成熟穩定的基礎架構,驗證者透過權益證明維護網路安全。

 

真正的考驗在於市場劇烈波動時。高槓桿部位在價格劇變中可能引發連鎖清算風險。兩個平台皆必須在大量清算事件下維持性能穩定。近期事件顯示,即便發生大規模清算,Hyperliquid 仍能保持穩定運作。

風險因素與市場動態

高槓桿仍是兩個平台的主要風險來源。Hyperliquid 允許極高槓桿部位,如近期的 10 倍與 25 倍交易案例。這類部位能放大收益,也能擴大虧損。連鎖清算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市場不穩。

 

dYdX 則面臨不同挑戰。儘管平台成長,代幣價格仍在一年內下跌 68%,顯示用量與代幣價值之間出現脫節,令投資者憂慮。監管限制阻礙其進入美國等關鍵市場。

 

市場集中度也是系統性風險之一。Hyperliquid 的主導地位意味著若平台出現問題,整個去中心化交易生態都可能受影響。大型鯨魚持倉更增添波動性。11 月的清算事件正是市場情緒急轉的明顯例子。

 

中心化交易所的競爭依然激烈。LBank 等 CEX 仍擁有更低延遲與更深流動性。DEX 必須在去中心化優勢與性能限制之間取得平衡。對許多交易者而言,使用體驗仍是中心化平台的優勢所在。

去中心化永續交易的未來發展

Hyperliquid 與 dYdX 代表去中心化交易的兩種不同理念。Hyperliquid 走上技術極致化之路,將速度與效率推向極限。完全自籌資金讓團隊保持獨立,但也限制了行銷與拓展。dYdX 則重視合規與生態建構,在性能上有所妥協以換取更廣的使用者覆蓋。外部融資支撐其快速擴張,但也帶來投資者壓力。

 

市場最終可能會容納多個贏家。Hyperliquid 吸引追求極致性能的專業交易者,而 dYdX 則適合重視監管清晰度與社群支持的用戶。兩者共同推進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技術邊界。

 

成功的關鍵在於可持續成長而非短期交易量暴增。手續費機制需在代幣持有者利益與平台發展間取得平衡。風險管理系統必須更強健以防止連鎖崩盤。使用者體驗則必須達到甚至超越中心化交易所,才能推動主流採用。

常見問題

什麼是 Hyperliquid?
dYdX 與 Hyperliquid 有何不同?
Hyperliquid 的資金來源是什麼?
dYdX 的代幣價格發生了什麼變化?
這些去中心化交易所允許多高的槓桿?
美國用戶能在 dYdX 交易永續合約嗎?

線上客服

客服團隊

剛剛

親愛的 LBank 用戶

我們的線上客服系統目前遇到連線故障。我們正積極修復這一問題,但暫時無法提供確切的恢復時間。對於由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如需幫助,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聯繫我們,我們將盡快回覆。

感謝您的理解與耐心。

LBank 客服團隊